成为一名职业的音乐制作人需要经历什么?

发布于2020-02-06 15:32|热度:

感谢音乐人网的邀请,很多时候我们用音乐表达、交流、“听音识人”。这次则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,心得,体会。

成为一名职业的音乐制作人需要经历什么?

 

积累的力量

 

以上成果不是一蹴而就。尽管天分很重要,但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漫长的积累。每一首背后都是一场头脑风暴,借由以往的经验或新的尝试,反复雕琢,且常常与孤独作伴。

很多人工作、学习中,都急于看到结果。学习一点管弦配器法就想着编出汉斯季默,威廉姆斯式的交响乐,刚上手合成器就想做出酷炫的电音,写出首歌就想马上就火…若达不到,则从入门到放弃。

其实大部分时间,我们要忍受自己修行尚浅、默默无闻、作品得不到认可、瓶颈无法突破的状态,并且是常态。当积累慢慢增多,量变总会到质变。千万要戒除浮躁,踏实提高自己。不要陷入越是急于求成,就越是浮躁。越是浮躁就越对现状不满的漩涡中。一些具体事项比如:

1,键盘水平需要长时间练习、提高。键盘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你的编曲速度,能一遍过就不需要两遍。

2,对音色的敏感度需要长时间培养。什么才是好的音色?有没有被混音师吐槽音色烂,频率不对?记得曾经花一下午时间,就为挑一个满意的地鼓。为了得到某个有特色的音色,常常每套音源每个音色挨个听,并思考、做笔记。这个音色可以怎么用,用在哪里,怎么快速的找到它…

3,和声进行的感觉需要长期培养。我们书上,理论上能学到和声怎么连接是对的,科学的,但不见得是酷的。想让简单的和声连接变得复杂,更多色彩,就需要多听,多感受别人用的“毫无规律”的和声。从听感上去掌握。

4,其他大家可以举一反三。钢琴、弦乐的编写,合成器的调制,节奏组的搭配,衔接,过度的处理…都可以经过长时间实战积累总结出自己的方法,得到提升。

 

是否热爱

 

我从入行至今已有10年(大学二年级开始),这十年可以说是一刻也未停歇,特别是近两年,除了日常案子,还开始任教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,创建公司,更加没有休息时间。当然不是谁逼我这么做,而是完全的内在驱动。原因就是——比起出去吃喝玩,体验“人生乐趣”,我认为把情感从音乐里表达出来,踏实做好每一首作品,与听众产生共鸣是更有意思的体验。

别人常说我努力,仅一笑过之,因为我知道,对你热爱的东西是谈不上“努力”的。所以后来看到一句话特别赞同:“需要努力才能去做的事情十有八九不会成功”。如果你真的热爱一样东西,你会有内在驱动促使你去做到,并不需要“太费力气”。所以前面说的放慢脚步踏实学习提高这个过程,也并不是需要刻意坚持或需要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。热爱,就不会觉得这个过程痛苦。所以,如果有人觉得这个过程枯燥无味,可以试着把它赋予意义。比如遇到不熟悉、不擅长的风格、要求,就自然想要逃避困难。但你想想逃避的结果是什么呢?以后若再遇到同样风格,同样问题依然是得不到解决。而现在咬牙迎难而上,将其解决,对于往后不就更有把握吗?

 

融会贯通

 

现代意义的流行音乐就是很多种风格的大融合。你会听到Bossa里面用到却是808电鼓、摇滚音乐里用了大量合成器、交响乐里有电子音色穿插、电子舞曲里却有弦乐组…所谓融汇贯通,就是把各种音乐类型、风格都掌握并加以融合应用。作为职业音乐人,应该要将其掌握,这样做有几个好处:

1.你的活跃范围会变宽,自然能接的案子也更宽。

2. 改编。也就是把原本某首歌从编曲上改编成另一种风格,常见于各大音乐类节目。掌握不同风格便能在“改编大国”更加得心应手,把Folk改House,把民歌改摇滚…你懂的。

3. 创造出独树一帜、带有个人特色,甚至新的曲风。在新歌发行数量爆炸的时代,拥有自己的辨识度。显然,掌握多风格是有好处的,但一些专精于某风格,把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制作人也令人佩服。在需要特定风格音乐时候,大家就会想到他。所以我的建议是专精于一两种风格,其他并行掌握,并行掌握不等于马马虎虎。